《口语交际》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口语交际》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特别强调指出:小学阶段应“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小学语文学科不仅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而且更重要的是一门交际的基础工具学科。因此,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符合小学语言学科的性质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设计出面向全体学生,能激发全员参与热情的训练方法,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创设“敢说”的氛围
由于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胆小、害羞,没有当众大胆、清楚表达的习惯和胆量,并且一些学生从小用方言说话,给学习规范化的语言,培养表达能力造成了障碍。因此,教师应把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大胆地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培养和训练学生敢于表达放在首位。
“激发学生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长期以来,语文课堂只是教师的“讲坛”,学生习惯了做忠实听众。在听讲和繁琐的一问一答中,学生慢慢地丢失了说的欲望,说的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可想而知了。要真正解放学生的嘴巴,就要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淡化语文教师的表演欲,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养学生的表现欲。一般来说口语交际训练内容是很有吸引力的。像这一节课中,学生主动提出“老师让我们四人小组表演,好吗?”这就是我们新课程所追求的,不是吗?
保护学生口语交际的自尊心、自信心至关重要。一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认识并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个性特长、思维与说话方式,要给学生一种感觉:口语交际课是我们自己的,是轻松的、自主的、愉悦的。同时,教师还要认识到: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过程,因而每个学生都是等待开垦的金矿,有着发展的可能和潜力。但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要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把相信人人能成功进行口语交际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教师还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可以作为一个听众、朋友而不是一个威严的法官,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的交流。二是要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一个轻松的、积极的班级口语交际环境。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显然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因素。如果一个学生在说话时,其它学生冷眼旁观、窃窃私语甚至在做小动作,那么有几个学生能顺利、轻松地完成口语交际,可能连最后的一丝勇气都会消失。所以要鼓励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既要学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要学会倾听、补充和帮助,让融洽与合作的阳光普照每个学生的心灵。
二、训练“能说”的能力
1、丰富内容,说得实。首先,要挖掘教材,贯穿交际内容。新大纲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因此,我们要把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处处留意,挖掘教材的语言要点,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在教学中当学生提出:老师让我们四人小组表演,好吗?我马上答应说:“好呀,那你们说该怎样演呢?”“老师,让我们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他们就自发的讨论起来了。不一会儿,他们就举起了小手,迫不及待地想告诉大家。于是我就引导学生如何演好。然后再请四人小组自己选择一幅图进行表演。
2、形式多样,说得活。
(1)语言调动。教师用富有感染性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感画面,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并在交流过程中用自己的语言帮助学生找到情感共鸣点,使他们在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基础上做到言之有情。
(2)角色表演。在语文教材中,童话、寓言、故事都是有人物或拟人化的角色活动,都有对话。从具体的对话语言中,学生可以领悟到对话的应答性,体验到人物对话由于情境、身份、说话内容的不同,而变换语气、语调。在训练初期,主要是模仿、体验,以后再逐步让学生通过想象,向创造性对话推进。
(3)想象创造。
(4)利用多媒体教学。如在教学《鸟的天堂》这课时,将榕树立各种鸟儿制作成课件在电脑中出现,然后投放到屏幕上,最后让学生想象你如果来到鸟的天堂你会说什么,学生闭眼,边听音乐边想象,让学生畅所欲言。
3、指导精当,说得好。由于小学生生活经历少,口语能力较弱,经常会出现说话颠三倒四或漫无边际的情况。因此,教师的指导主要在:一是教师要精心设计符合小学生认知发展能力的口语教学过程,做到层次清楚,要求明确。这样学生才可能“顺藤摸瓜”,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二是当学生能够确定说话主题后,就要让学生说话有条理、有重点,抓住事情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细节具体讲述,这时教师要精心设计好谈话的内容。例如:在学生提出自己演时,我引导他们说说该怎么演,为下一步演好做准备。
三、培养“会说”的技巧
会说是在能说的基础上的更高的要求,也是未来社会对人提出的重要课题。培养学生“会说”的能力和技巧,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式:
1、教师示范。教师的话说得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说话质量。为了让学生把话说好,首先教师的语言交际应成为学生模仿的标准。在课前准备时,我把课堂上要说的话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来备。哪些话应加重语气,哪些话应放缓语速备到心中有底,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都严格把握。上课时做到口齿清楚、用词准确、条理清晰、语句精炼,同时恰当运用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用语,做到自然和谐、不生硬,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说话技巧。
2、实践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但这还很不够。语言的实践,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实践,即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因此,我们除了重视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外,还需要引导、组织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实践,开展各种社会交往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2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反思口语交际课强调双向互动、多维互动,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规范学生口头语言,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教学中,我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倾听、表达、应对,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这种口语交际教学精神,突显学生的交际能力。执教本课之后我的反思如下:
一、本节课的设计意图这次“口语交际”训练要求学生就课本中的三个小故事发表对“父母的爱”的看法,同时还要求学生联系生活,讲述生活中与文中三个小故事类似的事,再谈谈自己的想法。文本中的三个小故事简单明了, ……此处隐藏11349个字……毕竟课堂四十分钟时间有限,能够上台展示学习成果的同学是有限的,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练习的机会,在交流展示之前,我给全班同学一个五分钟的练习机会,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交流场景进行练习,这样让全班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练习的机会,都有提高的机会。
当然,教学中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从学生的语言表述中发现很多孩子的表达不能抓住要点,说话缺乏条理,随意性大。学生自我展示的欲望强烈,忽视了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因此在评价别人时语言苍白,缺乏说服力。
教完本课,我得到了以下启示:
1、口语交际中围绕训练主题选用的案例应以能触动学生心灵为最佳。在本堂课中,我选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行人横穿公路镜头,因此看到这样的案例,他们很容易进入角色,有话想说,激发起参与热情。
2、教师创设的问题要尽可能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或与伙伴合作,找到最佳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学生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才能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3、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为学生创造学以致用的机会。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技能,要给他们拓展一个能够实践的平台,这样,让他们在用语文的过程中学语文,所学的知识才能最终转化成能力。本课例中最后设计的“劝说”环节,之所以能让学生兴致高昂,就是因为在生活中,在和同学的相处中,他们对同学有自己的看法,有话想说。此时他们找到了表达的机会,又刚学了劝说的方法,所以大家都跃跃欲试!
总之,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带着热情,走进“交际情景”,体验交际过程,又要为他们提供学以致用的实践机会,这样,我们的口语交际教学才会更有效。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13口语交际训练是一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看书习惯为内容的练习。交际的对象是全班同学,交际的方式是“讨论”。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看图,分成四人小组讨论讨论。讨论后分小组汇报,让学生分别扮演了图上读书姿势不正确的三位同学,然后由同学来劝说他们,有的说:“李明,躺在床上看书光线很暗,看起来吃力,眼睛可辛苦了,快坐好看书。”有的说:“张强,边走路边看书,一不留神会出危险,快把书收起来。”有的说:“王江,看书要保持一尺远,书拿的太近会伤害眼睛的。”
同学模仿书上小朋友的姿势,让其他同学进行劝说,来改正不良的读书习惯。我又进行拓展,让学生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不良的读书姿势呢?孩子们兴致很高,有的说:“在公共汽车上看书也不对。”有的说:“边吃饭边看书。”有的说:“在太阳光下看书。”我随即问:“有这么多人不注意看书的姿势,你想怎么帮助他们呢?我来扮演一位在公共汽车上看书的阿姨,谁来主动劝说她不要在车上看书。
”学生有的说:“汽车太颠了,坐车看书伤眼睛,要保护眼睛哟。”有的说:“在汽车上看书,如果遇到刹车,会很危险。”最后扩大了训练面,同桌两人,一个表演生活中存在的不良的读书习惯,一个同学来劝说他,这样,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不仅让学生知道了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且使学生在情感方面得到了熏陶,明白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也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14我们常说“童言无忌”,但随着孩子慢慢大了,他们变得越来越腼腆,也不愿意说。还有一些孩子自身就比较胆小、害羞,没有当众大胆、清楚表达的习惯,所以使得我们的口语交际课变得只是个别孩子的课堂。因此在这节口语交际教学如何让孩子敢说变成了我的研究方向,经过不断的磨合,本节课我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让孩子想说,敢说会说。
一、层层递进,让说话轻松起来。
说话对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可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往往出现的最大的问题是说不到点子想,想说但是找不到方向,总是在乱说,因此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就是有最简单的一句话的练习开始。由听老师用一句话简单的介绍自己的作品开始,让孩子在会听的基础上练习如何说。因此在这个环节中,许多不善于表达,不善于发言的孩子也能够勇敢的举起手来进行尝试,并从简单的仿说中找的自信,为下一步的口语交际打下基础。
二、层层示范,让语言清楚起来。
光是有自信对于孩子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碰到更难的介绍制作过程,孩子一下子就把建立起的自信耗光,这时老师的示范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环节中我借着孩子们对我制作的不倒翁的喜爱让孩子通过我的制作过程,复述我的制作过程了解到在介绍手工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可以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使得介绍让人听的更加明白,从而为下一环节的小组练习做好准备。
三、层层深入,让交流快乐起来。
由我的示范在前,在这个环节中我给孩子们铺架了“梯子”让孩子在交流的过程当中,轻松起来,并创设情境“巧手制作大赛”小组初赛,孩子们在玩中说,玩中评,玩中选,不知不觉的将自己带入评委中,带入候选人中,在不知不觉中快乐的人人说,人人练习的口语交际的。
但是本课也有不足之处,孩子们说的简单了,敢说了,但是思维却不够发撒,反思整节课,我应该再给孩子多一些的空间,让孩子在敢说会说的基础上说的更好,更加出彩。
总之,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形式。而如何上好口语交际,仍需要我们的不断学习与探索。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15《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口语交际中的内容。
我在设计本节口语交际课时,首先烦恼的是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毕竟“文化”是个很大的范畴,“传统”又是个很抽象的词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专门找时间向孩子们简单介绍了一下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并把抽象的传统文化分成了五类,分别是传统节日、传统服饰、传统艺术、神话故事、传统美食,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进行探究,并且自己推举组长、副组长,定时交流。由于选择传统美食的同学人数太多,又不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拆散他们,于是干脆分成两个传统美食组。
这节课如果上成常规课,在一节课内进行所有的内容,孩子们的认识会很肤浅,停留在表面,效果就出不来。我上网查找了一下资料,觉得这次口语交际课可以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来进行。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如何指导学生整理搜集到的信息,如何有条理,有感情地向别人解说就成了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建议每个学习小组要定时交流,把交流到的资料整合成成幻灯片,根据幻灯片的先后进行解说。幻灯片的使用,无疑是给孩子一个说话思路,交流起来就更有条理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小组合作的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为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交际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都交给孩子们,由孩子自己去邀请别人提问,进行解说,或者邀请别的孩子进行补充发言,老师退居幕后,偶尔点拨一下。本节口语交际课,课前准备花了较长的时间,但三年级的孩子毕竟年纪尚小,口语交际上还是会存在不够自信、说话不够条理等地方,这就要求上课的老师要创设较为轻松地氛围,多鼓励、多引导孩子去说、去交流。有时孩子说得不够完整,教师也要通过适当提问的方式鼓励他说完整,在这方面我还要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