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拼组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图形的拼组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图形的拼组说课稿1【说设计思念】
针对新教材,我在设计本课时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把新理念融入课堂当中,整堂课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充分的参与中去感悟、去体验。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图形的拼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里主要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特征,如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不能拔高教学要求。
2.教学目标
要想让学生喜欢数学,最重要的是向学生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和创造的乐趣,所以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够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2)教学难点:平面图形间的转换和联系。
4.教具、学具准备:
的风车,各种平面图形,固体胶、剪刀、纸
【教法学法】
我主要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并加以整合,设计恰当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追求教学的有效性。
【说教学流程】
1.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首先,我将风车作为礼物呈现给一年级的小朋友,趁机问:你知道这个风车是怎么做的吗?借此引出正方形、长方形,并说明本节课要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把这些图形拼一拼,引入课题《圆形的拼组》。
2.创造性地运用电教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本节课的关键是在充分利用电教资源的前提下,通过学生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等实际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形的特点,会拼组一些简单的图形。
3.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一谈自己这一节课的收获、感受,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
4.拼图大赛,课后延伸
课堂最后设计了一个实践创新活动的拼图大赛,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将一些生活中有趣漂亮的图案拼在纸上,让学生既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兴趣盎然。教师鼓励学生课后拼出更多更美的图案,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身边的数学,是生活中的教学,是有用的数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数学课应让学生动起来,动手操作,动口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发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是活泼的数学——数学与活动相结合;是生动的数学——数学与电教资源相结合;是亲切的数学——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是智慧的数学——数学与创造相结合。
图形的拼组说课稿2我说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材27页,课题是《平面图形的拼组》,说课的内容分为六部分:一、说教材; 二、说目标; 三、说教法; 四、说学情学法; 五、说教学环节; 六、说板书设计。
一、 说教材
《平面图形的拼组》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如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并启发学生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一些关系,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方面的内容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的设计,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平面图形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启发学生感知平面图形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平面图形的相互转换,以及平面图形的拼组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在。
二、 说目标
根据教学要求和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平面图形间的关系;2、技能目标:学会动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用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互换,对学生渗透事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三、 说教法
我设计了“争上游”、“拼图大赛”、“争当百变小明星”等课堂活动,采取教师引导和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理解,归纳出重点,从而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四、 说学情学法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制能力差,语言组织能力也相对较弱,再加上本节课活动性较大,容易出现课堂纪律涣散的现象,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组织引导学生在兴趣导入的基础上,激发孩子们的竞争意识,比一比,争一争,既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又培养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归纳表达能力等。
五、 说教学环节
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谈话激趣,导入新课;探索发现,学习新课;巩固运用,实践创新;运用技能,发展能力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利用课件演示:屏幕上出现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提问:“你认识它们吗?谁能说说它们的名字?”简要地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随后老师扭转话题:“老师今天要给大家变个魔术,小朋友们,你们可得睁大眼睛看清楚哦!”课件演示:这些平面图形经过不同方式的拼组,变成了组合图形轮船、火箭等。通过这个“变魔术”的小环节,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并由此点明课题:这个魔术的名字叫“平面图形的拼组”。
第二环节:探索发现,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指导学生沿虚线折纸,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去观察、发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并练习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
在折风车的练习中,通过课件出示折风车的四个步骤,让学生依据图示动手练习,并启发学生去探索折风车的过程中纸的形状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而感知平面图形可以相互转化的特点。
(2)教学例2 这是一个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练习,利用学具中的平面图形来拼组各种图案,拼图过程中要启发学生充分发挥自 ……此处隐藏27924个字……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郭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学生:“想!”我便利用mp-lab出示一张活泼可爱的机器人图画,还显示了机器人的一句话:“小朋友们,你们认识我吗?”生很快说出“机器人!” 接着机器人说话了“你们知道我是由哪些立体图形拼组成的吗?”学生很容易地说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
这样的导入,目的是通过mp-lab展示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学生感到非常新奇,一下子被吸引了,自然地进入到了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机器人是由哪些立体图形拼成的是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立体图形。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新课程的理念是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己。在本环节的教学设计中,我本着新课标提出的“空间观念的建立必须以学生的亲身体验为基础”,大胆地调整教材,让学生充分运用mp-lab的软件进行操作,大胆尝试,始终让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和喜好来拼组。
这部分内容我分为五个活动进行:
活动一:正方体的拼组
(1)师:“请你用2个正方体在mp-lab的平台上拼一拼,看看能拼成什么图形呢?”学生独立操作,很快得出能横着拼、竖着拼都成一个长方体,还可以斜着拼,此时进行评价:你是个善于动脑的孩子,目的是用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建立初步的、最简单的空间观念。
(2)师:“再请你用3个正方体拼一拼,看看又能拼成什么图形呢?”在2个拼的方法上进行让学生独立拼组,学生还会说出能拐弯拼,由此可见,运用mp-lab的进行操作,学生的空间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3)师:“老师想用8个正方体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你能帮帮我吗?”先让学生2人一组讨论,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动手操作,对不会的学生进行指导。
接着反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拼的?让学生边动手操作,边说方法。同时进行评价说对了的学生:你是个抽象思维很好的学生,你太棒了!
这样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人人参与到操作中,在操作中感悟用相同大小的正方体可以拼组成其它的立体图形,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活动二:长方体的拼组
师:“我们不仅要学会正方体的拼组,还要学会长方体的拼组,你能用4个长方体进行拼组吗?”学生独立拼组,反馈出可以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还可以拼成一个正方体。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知用相同大小的长方体不仅可以拼组成更大的长方体,还可以拼组成一个大的正方体,突出重点,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活动三:数一数、猜一猜
1、mp-lab的平台出示用长方体拼组出来的图形,数一数,老师用了多少个长方体?
2、mp-lab的平台出示用正方体拼组出来的图形,猜一猜,老师用了多少个正方体?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猜的?
这一活动的设计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在获得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基础之上初步感知它们的位置关系及变化,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活动四:动手做一做
用一张长方形纸,你能做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动手试试看。由于mp-lab的平台不具备三维空间的功能,所以我就让学生动手操作。全班展示。
意图在于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操作,使他们初步体会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活动五:小小设计师
1、简单小结: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学会了什么?
2、提出活动要求:小组合作,用正方体和长方体,利用今天学会的立体图形拼组的知识来当一名小小设计师。
3、提问:你想设计出什么图形或模型?
4、小组合作,动手设计。
5、汇报设计的作品。
这一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充分利用mp-lab的平台,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操作,去尝试,做他们想做的,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来经历多种实践活动,丰富他们的空间观念。
(三)、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由于练习六中的第三题一在第二个环节解决了,这里重点讲这一题, 这道题要用到长方体相对的面相等的特征,因为学生从图中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上面、右面、正面,另外三个面看不到,只能根据看到的面来推测。而这个特征,学生并没有学过,mp-lab软件具有左右、上下翻转的功能,所以我用进行mp-lab的平台进行教学,学生很快就得出了正确的结果。
设计意图:运用mp-lab软件具有左右、上下翻转的功能进行教学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面与体的关系。
(四)、总结
因为空间图形的内容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我力争把学生的视野拓宽到他们熟悉的生活空间中。在小结之后,我设计了“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也有很多用长方体和正方体,拼摆出来的图形,想一想,说一说,你都看过了哪些?”这一步骤,还准备了几幅日常生活实例的情境图,让学生回到现实生活中去,用数学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也培养孩子们热爱数学、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反思
在立体图形的拼组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充分运用mp-lab的平台进行动手操作、观察等手段,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在发展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这节课时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利用MP-Lab培养全体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平时的常规教学中因种种原因限制导致教具、学具满足不了需要,迫使我们采用分组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在小组学习中,往往只能由一个学生操作,其他同学在一旁观看。观看的学生失去了动手的机会,感到索然无味,直接影响到学习兴趣,利用MP-Lab教学上课时,每人一台电脑,学生自己点击鼠标,动手去操作,去思考,去探索,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悄然增浓,真正做到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主性。利用MP-Lab教学比常规教学更能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2、利用MP-Lab让每个孩子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在数学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人人都能得到发展。在MP-Lab这个平台上,每个学生的操作都是富有个性的,每个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能力与需求得到不同的发展。
3、利用MP-Lab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
学生在利用MP-Lab操作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的形成,不仅要靠常规教学实现,而且要让学生有更多的独立动手操作机会,自己动手去画、移、拼、想,把视觉,听觉,触觉,思维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做就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
上完这节课也给我留下了思考:如何利用MP-Lab平台进行平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演变呢。初次参与这一课题组,对于我来讲是个成长的过程,成长中有探索,探索的过程是有收获的,我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中,MP-Lab平台的将会进一步提高我的教学质量,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综合能力。